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科技大时代 > 第百九章 逃亡中国

第百九章 逃亡中国(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此时的西伯利亚。苏联解体时的经典一幕又开始重现,脑力劳动的不如搞体力劳动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学者不如搞暴力犯罪的。有钱没用。钱存在银行里取不出来。取出来的钱也没用,大家都知道黑暗时间要持续上百天,事物,燃料什么的自己用都少了,怎么还会转让出来。

沙巴耶夫是西伯利亚航空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常年辛苦工作使得今年才历岁的他已经彻底谢顶。研究所早已经被关闭,没有电。那些复杂的仪器根本无法运转,大型风洞也无法工作,不少老友都选择了离开西伯利亚避难。

原本沙巴耶夫抱着对祖国俄罗斯无比的热爱,打算坚守着几个月,可在银行工作的大儿子前天晚上被开了瓢。医院也只能在储备电源的支撑下。草草的缝合一下了事。老伴儿不断的在耳边聒噪,说再也活不下去了,再也活不下去了,其实从晚餐餐桌上食物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一二。大停电前,作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不说新鲜的鱼子酱,顿顿有肉是没有问题的。可大停电后,食物实行配给制。半个月只吃了一顿肉。

当同一个大院的研究所的副所长都开始撤离后,妻子的辛娃不满达到了极致。声称如果自己再要死守,就和三个儿子独自乘车去中国,让他一个人留下来陪着研究所好了。

沙巴耶夫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作为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事件的他,面对国家对于这种人才流失无动于衷。内心失望到了极点,没错,几个月后他们还可能回来,可也很有可能被其他国家给留下,这些人可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此时的中国已经转入六月。即便是寒冷的东北和西藏地区气温也高达十几度,甚至二十度,晚上盖个被子可以睡得很舒服。可是西伯利亚不行,不说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的零下五十度,即便是稍显温暖的贝加尔湖附近也只有区区o度。

由于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这里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相当的多,新西伯利亚科技城也成为可以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相媲美的科学重地。教授学者一抓一大把。

可天气不会因为你是专家是教授就放过你,所有的人在大自然面前绝对公平,没有电工厂就不能生产。没有电暖气就不能供应,无论是教授还是农民,面临的情况只有两个,饿肚子和酷寒。

由于太空研究专家估计这次太阳喷将至少持续四个月,加上电路检修。电厂重新工作恐怕至少要半年时间,现在还是六月,气温还能维持在零度,到了十月份,气温将直线下降,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下,生存便成为了一个绝对的难题。

, 心万

“快点,老头子,干嘛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几个月以后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汽车里辛娃对于丈夫能够想通欣喜若狂,她没有所谓的大俄罗斯情结。她在乎的只有三个儿子和丈夫,守着自己的小牵福就够了。

沙巴耶夫留恋的看了一眼土红色的研究院大楼,挥挥手,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汽车。

有钱人和有关系的人开始尝试逃离西伯利亚,甚至是逃离俄罗斯,毕竟即便是都莫斯科,除了特殊部门,供电恐怕都成了奢望。

飞机不能起飞,轮船不能开动,西伯利亚的人群开始将目光瞄准了邻近的中国。正如《力口》里面说的,在最危急的时刻,最大的工程整个地球只有中国才有可能完成。

现在也是一样。巾国这些年一直在做打打仗打持久战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粮食安全策略一直是国家主抓的重点,事物应该不可能短缺。

而中国的巾部和南部地区即便是最寒冷的冬天气温也在零度左右,对于习惯了寒冷的西伯利亚人。这种气温完全构不成任何影响。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安稳,中闰的军队数量加上预备役部门。如果再算上退伍的士兵之类。怎么着也有上千万部门。而且中国没哼哼组织的黑6社会,不像俄罗斯,枪支弹药泛滥,自打大停电开始。整个西伯利亚的暴利犯罪成倍上升。如果再不逃离,恐怕随时有生命危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