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744章 私心公义(下)

第744章 私心公义(下)(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今引进的合成氨技术,即使全面铺开,增产的粮食也是有限的。

现在粮食产量的两到三倍,是可以预期的结果,只是这样的粮食产量,是不足以满足人口增量的。

除了人口增量之外,如今下乡所产生的问题,按照贤婿李胜利所说,源于工作岗位的短缺。

发展小手工、发展轻工,或是说发展工业,也是需要大量消耗粮食的。

土地也是养不住八亿人的,所以发展农村的小手工业,既对发展经济有利,也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听着贤婿口中恢弘画卷的一角,杜老爹也一下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

纯粹的土地不养人,这话虽说也是不合时宜的,但符合如今的现实。

领导的西北之行,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那边的人们,日子越过越穷困,甚至不如十几年之前了。

这点也触动了领导,办公室那边,也讨论过这些问题,只是没有自家贤婿说的这么清晰。

贤婿李胜利嘴上的中医事业,还真是一副恢弘画卷。

虽说许多事,都涉及到了大局,但闲暇的时候,杜老爹回顾了一下。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药材,而中药材离不开药山。

“胜利,各人有各人的主张么,你也不能强求人家跟你一样不是?

许多事,总要慢慢去尝试的。”

土地养不住人,也是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口、粮食、土地、经济,乃至于下乡,这些问题合在了一起,那就是两个字‘发展’,而且是需要刻不容缓的发展。

即便以前的土地能养的住人,现在的土地也有些超负荷了。

因为之前的人口是四万万,现在的人口是八万万,每年人口的增量,还在三千万上下。

就这么发展下去,再有个几年,人口就要破十亿了。

如今的生产队跟公社,这样的集体性合作经济体,才是最符合中药材产业的。

所以,许多地方,都有要适合农民增收的农村小手工业,或是乡镇类企业的存在。

农忙之时,于土地上忙碌,农闲之时,在这类产业上增加收入,中药材的种养殖以及深加工产业才能发展起来。

有了赤脚医生,有了土地之外的收益,下面的人也就有钱看病用药了。

自古至今,土地对于农民而言,也仅仅只是维生的手段而已,即便是取消了公粮、购粮之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