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哈佛凌晨五点半 > 第4章 幸福,是可以创造条件实现的

第4章 幸福,是可以创造条件实现的(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老师留了一项作业,要他们当小记者访问一下爸爸。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爸爸的梦想是什么?怎么实现?爸爸说他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愿望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愿望是笑得出来。儿子看了看爸爸说:“别人的爸爸都有着伟大的愿望,做科学家、航天员什么的;你这愿望,存心就是害小孩。”爸爸说:“要不然你照我的话写完之后,再写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后面,让老师了解不是你随便写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儿子觉得有道理,于是很快地写了一篇没分段的作文。

第二天,爸爸问儿子,老师怎么说?儿子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上课时叫我到前面,说我的访问和作文写得非常好,给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范生还高,还把我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

“那她有没有说为什么?”

“她说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顺利,已经有好几天睡不着觉,也只吃得下一点东西。‘你爸爸的三个愿望很有意思’。”

很意外老师给这位小朋友如此的高分吧?很多人都以为,幸福很遥远,幸福是要摘取到成功的桂冠,是要攀登到知识的高峰,是要获得各种各样的殊荣。殊不知,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只要“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和笑得出来”。可是细想一下,看似如此简单的幸福,却是那么不易得到!

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有的人为了追求幸福,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工作中寻求快乐,将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的人为了生活过得好一些,经济上更加宽裕一些,吃尽了苦头赚钱积累财富;有的人为了考上好的学校,每天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当然,也有的人似乎“看淡”了这一切,以“混口饭吃”的态度去工作,以“饿不死”的心态去生活,以“读什么学校都是读”的心理去学习。

不可否认,以最后那种“看淡一切”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没有什么压力,也不会感觉到累。但是待你老去的那一天,回想起你这一辈子所做过的事,你会发现,你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临终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那你又何苦来人世间走一遭呢?人生是那么短暂,今天不努力,明天徒悲伤啊!所以,就算今天你不具备幸福的条件,那么就去创造条件,让自己幸福起来,并且一直幸福下去。

幸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前途一片光明,经济收入稳定。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够自给自足。其次是精神生活充实,兴趣爱好广泛。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哈佛大学的教授在课堂上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从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的时间来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个念头跃入了他的脑海,这个念头促使他于1948年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不仅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还更强有力。他把这个计划递交给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做试验,之后经过不断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尼古拉不仅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尼古拉从电梯维修工跃身变成了大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就是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条件,让自己具备获取成功和幸福条件的结果。

在哈佛大学,学习强度之大,想必看过“哈佛凌晨四点半”的情景图片的朋友们都能想象得到,但是哈佛大学又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哈佛大学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的学习,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

所以,哈佛大学的学子们每天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比如艺术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们接受艺术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幸福指数。

延伸阅读:

《活在当下,幸福不在远处》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