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带着成都回三国 > 401章 杨赐的野望

401章 杨赐的野望(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时势造英雄,当时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才能造就出孔子这样“圣人”,杨赐知道自己是复制不了孔子的“成圣之路”,但是杨赐现在可以利用宣纸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杨赐现在都已经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刘鑫将宣纸的使用权与售卖权都交给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制作出轻便的纸书来,内容自然是四书五经的这样经典书籍为主,但是杨赐也会将弘农杨家的家学作为“私货”加入其中,也就是杨赐进行加注后的版本,然后通过适当的放低价格,从而推向大汉,让大汉的读书人都在无形中学习到自己弘农杨家的家学

ps:上一章标题弄错了。。。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毕竟前文也说到过,如果你想要在一个行业或是一个圈子里脱颖而出,那么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踩着那些比自己有名气,有地位的“人”上位,当然了,还有一种方式便是“死同行”,当那些排在你之前的“同行”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在了的时候,那么你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个“行业”中的带头大哥了。

杨赐知道,指望曲阜孔家自行衰落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曲阜孔家的“江湖地位”摆在这里,就算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刘邦以汉代秦,都没有对曲阜孔家造成什么影响,反而还提升了曲阜孔家的社会地位,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曲阜孔家有所优待,所以杨赐认为曲阜孔家是不可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杨赐也希望自己所在的弘农杨家能够和曲阜孔家一样延绵不绝

事实也的确如此,曲阜孔家几乎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其香火从未断绝,而且随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曲阜孔家的看重(实际上就是华夏古代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统治者基本上都会去找曲阜孔家“背书”,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顺便也就再给孔子加封一些新的称号,一些很长很强力的称号),曲阜孔家才能香火不断,为人称道。

所以,杨赐觉得自己是不可能等到曲阜孔家“自寻死路”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出手去找曲阜孔家进行“文比”,从而踩着曲阜孔家的“尸体”让弘农杨家成为文士家族的第一名,但是杨赐不甘心弘农杨家在自己的领导下就这样一成不变,毕竟杨赐觉得现在在自己领导下的弘农杨家无比的强大,尤其是文学方面已经是无人能比,所以杨赐希望自己领导的弘农杨家能够获得应有的地位。

所以杨赐左思右想,一直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刘鑫的出现,确切的说是刘鑫手中的宣纸出现时,杨赐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直寻求的问题答案已经出现了。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孔子为什么能够名垂青史,庇佑后世的曲阜孔家,首先肯定是孔子的学识渊博,这一点杨赐都是十分肯定的,但是杨赐认为这并不是孔子能够成为文圣的重点,而真正的重点杨赐认为其实是孔子在当时的“名声”

杨赐认为,孔子就算是学究天人,如果拘泥于一地,著述编书,最后可能也只是留下一两本值得一读的“无名氏”著作罢了,但是孔子选择了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并且广收学徒,有教无类,这是哪个时期从未有过的事情,所以孔子这个“先驱者”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当时的红人,再加上其学说的正确性与传播性,孔子从而获得如今的地位,也有了现在的曲阜孔家,毕竟孔子将自己的家学变成了天下人都要学的儒学

而现在,杨赐觉得自己在学问方面已经非常不错,名气方面也都还行,在大汉不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也是十个人里面有八个是认识自己的,所以杨赐觉得自己就差一个机会,一个真正能够扬名立万的机会,也就是将弘农杨家的家学变成“国学”的机会。

而现在,宣纸就给了自己这个机会

家学之所以叫做家学,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与通讯条件的落后,导致每个文士家族都只能闭门造车,无法像曲阜孔家的家学那般成为整个国家的“国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