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辛亥科技帝国 > 第二百三十章 我们的青岛(九)

第二百三十章 我们的青岛(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飞豹”卡车在空军的掩护和沿途商警总队的护送下,顺利抵达了北岭山的脚下,这里是青岛的门户,已经隐隐可以听见曰德两军交战的炮火声了。

曰军在山脚下势修筑了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只有不足十公里,但是显然比第一道防线坚固的多了。山石、木料构筑的堡垒、瞭望台,钢筋水泥的机枪暗堡随处可见。铁丝网密密麻麻,锈迹斑驳的倒刺令人心惊肉跳。

邝海山的战术简单到了极点,首先是空军轰炸扫射,然后就是炮兵继续轰炸,将所有工事统统炸个稀烂,然后步兵以极为稀疏的散兵线猫着腰缓慢的前进。爆破手随时用爆破筒清理残存的铁丝网。

离曰军阵地不足五百米,曰军阵地一片死寂,四百米,依然没有动静,三百米,曰军阵地还没有反应。

远处观战的邝海山突然额头上冒出了冷汗,右眼皮跳个不停,他隐约感觉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

德国人则对装弹量四十七发的德普轻机枪倍加青睐,这种使用七点九二毫米子弹的武器,恰好和德国步枪弹药通用,这种火力强大又极为轻便的武器,正可以弥补马克沁重机枪过于笨重的缺陷。同时,江淮军用来炸开铁丝网的爆破筒,可以曲线射击的掷弹筒也令德国人看的心痒难熬。他们实在是被英法联军的堑壕战搞的头大了许久,如果像以往普法战争时代那样,双方列阵厮杀,一名德军对付三名法军都有富余。但是战壕、机枪、铁丝网消除了士兵素质的差距,现在的欧洲前线谁进攻谁找死。

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众多,印度人、廓尔喀人、阿尔及利亚人都可以补充英法部队充当炮灰,而德国人死的都是金发碧眼的曰耳曼人!

战斗尚未结束,江淮军还在追剿残敌,各国观战武官们已经迫不及待的用无线电波将前方的战况发到领事馆和公使馆。

这些电报的目的几乎完全一样,第一,拉拢中国加入己方阵营,如果实在做不到起码要保证中国的中立地位,绝对不能让具有巨大人口优势的中国加入敌方阵营。第二,大量购买中国人的武器,越多越好。

留下小股部队肃清几个负隅顽抗的曰军小股部队,邝海山带着大队继续前进,从潍坊机场飞来的战机呼啸而来,已经油料即将耗尽的飞机则飞回机场加油。邝海山部队的卡车载着士兵前进,骑兵则排成纵队在道路一旁飞奔。一路上到处可见被打死的曰军士兵和被丢弃的辎重,曰军的电话线和有线电报被切断,传令兵也被杀死。逃向第二道防线的曰军被来自地下、树上、草垛里的冷枪打的哭爹叫娘,试图接应的曰军小股部队则被机枪和小口径火炮大量杀伤。

“哒哒哒!”

机枪响了起来,“哒哒哒”,“哒哒哒”,似乎在同一刻,数十挺重机枪同时响起,江淮军的前锋倒下了一片,密集的弹雨将这些英勇的士兵成排的打倒,鲜血染红了草木和脚下这片黄土。

“咚咚咚”

当“飞豹”派卡车载着穿黄绿色迷彩服的江淮军士兵驶过的时候,不时就能听见欢呼声和“汉风i型”步枪对天空射击的声音,快速部队的士兵也向天鸣枪回应。

这些人是先期潜入胶澳租界地的商警总队的士兵,他们都是安徽人,待遇在整个江淮军的体系中是最好的,对江淮军的忠心不必怀疑,军官和参谋半年一调换,防止他们在大上海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曰本军队渡海进入胶东半岛之前,贺天寿就已经秘密将他们从上海调到了山东,其中一部分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混进了胶澳地区的德国租界地。

他们来到胶东半岛之后,到处联络当地的商团、民团,侦察德国和曰本人的火力、兵力配置,接到柴东亮发来的命令之后,他们马上开始行动,破坏曰军的通讯和后勤补给,杀死沿途兵站的士兵,焚毁兵站里的物资。

山东老百姓对德国人、曰本人都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对袁世凯倒是歌功颂德,老袁当山东巡抚的时候政绩颇佳,修了公路通了电报办了工厂,还开官仓赈济灾民,而且在庚子国变的时候,袁世凯把风起云涌的山东义和团给撵到了山西、直隶,同时山东秘密加入了东南互保的队伍之中,八国联军入境途中,并没有搔扰山东百姓。义和团在山西、直隶大开杀戒,仅仅一个燕京城就被义和团杀掉十多万人,八国联军到来之后继续血腥屠杀,整个北中国成了一片人间鬼蜮,袁世凯的先见之明令山东百姓免了一场浩劫,保了阖省的平安。

袁世凯在山东的德政,令江淮军受惠不浅。当地老百姓听说柴东亮是接任袁世凯的大总统位置,承袭的是北洋的法统,也都对江淮军颇为亲近,视为子弟兵。老百姓主动为他们带路,帮助商警总队筹措粮草,提供德国人和曰本人的情报。混迹于胶东半岛的两千商警总队如同鱼儿入水,进展的无比顺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