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毒清 > 第六百一十二章 固河修渠兴商事 上

第六百一十二章 固河修渠兴商事 上(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旦到了战时,朝廷的税赋那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协饷!协饷也要有个首尾,没头没尾的只会逼的更多百姓,投入太平军的行列。

屯田,那是扯犊子!官营的买卖,除了盐铁之外,还有什么收入?

大军没有饷钱,还能应付一二,没有粮食,一天也打不下去,弄粮食!从哪弄?沿江大旱,粮食歉收,朝廷要怎么办?

修水渠,是不是解决的办法?修水渠能增加粮食产量吗?杨猛的答案是肯定的,绝对能,而且增产极为可观。

如今大清的地界,连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都时不时的拖欠,靠天吃饭的真庄稼,十年里有一两年,风调雨顺,就算这十年是好年景。

杨猛涉政的第一条,就是船厂造大船、民夫拓河道、水师固江防,造大船,杨猛只说是造大船,至于是铁壳船还是木壳船,想必朝廷那边不会多问。

民夫拓河道,主要就是加深河道,石达开塞江的手段很简单,在江船上装满土石,在水浅的地方造成之后就是现成的堤坝,大小船只都过不去,这涉及到了水师作战,更涉及到了沿江各省调配民夫,这就是涉政。

至于水师固江防,杨猛的态度也明确,分兵!将水师团练粗略的训练一下之后,派到沿江各处要隘,一边训练自身,一边编练当地的民团,这样一来,水师团练、湘勇、楚勇,都有了后备兵源,水师团练也可以协助地方,办理一些军务。

沿江各省的绿营兵大都被调派了出去,这也是长毛贼能在起事之初,大举攻城略地的原因,兵力空虚呐!

分兵不仅是杨猛避嫌的手段,也是参与地方政事,让地方官员,帮他分摊罪责的手段,九江、湖口他只留五千人马,其余的全部散到沿江各省,一旦军务出了问题,沿江各省的主官,可是要负全责的。

修水渠,可不止是修灌渠,还要修排水渠,这庄稼要想有收成,一个是不旱一个是部涝,旱的时候用灌渠,涝的时候用排渠,这才是保十年七八次丰年的好手段。

兵依旧是杨猛自己的兵,这样做不仅直接控制的地盘变大,手头的风险也变得极小,从九江到云南,千里河道,通信不便,即使真是军队出了事情。杨猛尽多是个管教不利的罪责。涉及不到什么造反、兵变之类的大罪状。

毕竟前线的曾涤生和左季高。带的人马,实际都是超过两万的,自己只有五千人马,朝廷还能怎么猜忌。

涉及到兵员,就涉及到了饷粮,丘八无饷不干活,皇帝老子不差饿兵,这都是有数的。如今五省之地,再加两万兵员,两万人马,大小耗费都算上,一年的军费两三百万,即使分摊到五省,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云贵自给不足,就不要谈协饷的事儿了,剩下的川湘鄂,还要养活湘勇、楚勇。以及本地的八旗和绿营,供给将近十万大军。单是一年的军饷,就有个四五百万,粮草、军械、造船、造炮,哪一项不花钱?

哪一项又不是花大钱的营生呢?大钱一年的税赋收入七百万,都填到这个坑里还差了小半,天京的江南、江北两大营,京畿的南北两大营,东三省的几万八旗精锐,京城八旗老少爷们的铁杆庄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