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4章 陈桥兵变之改天换日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4章 陈桥兵变之改天换日(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惜字如金的简短记载,含糊其辞的表述,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兵变为何如此丝滑,是偶然的意外,还是处心积虑的阴谋?雄才大略的柴荣为何会如此失算?满朝文武为何无一人反对赵匡胤的篡逆?

兵变逼宫的桥段有很多,从唐末李茂贞到后梁朱温,从后唐李从珂到后晋石敬瑭,他们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但即便是成功了,也未能使自己的王朝国祚长久,为何赵匡胤就能使大宋享国300余年,成为自秦朝以来最长寿的朝代?如果不是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横空出世,恐怕大宋还会更长寿。这也是历史爱好者们又一研究课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法尧禅舜,如释重负……”

——把国家交给他,我就放心了。

随后,在群臣们的意志拥戴下,赵匡胤身披衮冕,驾坐崇元殿,宣布即皇帝位。柴宗训母子暂时迁往西宫居住,柴宗训被降封为郑王,符太后被尊为“周太后”。

次日(正月初五),赵匡胤宣布大赦天下,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

至此,“五代”终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了大宋朝。

众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他的身上,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赵匡胤也紧紧盯着他,精神高度紧张。

此君名叫陶榖,原名唐榖,石敬瑭称帝时,因避讳而改“唐”为“陶”,现官居翰林承旨。

在众人的注目下,陶榖十分嘚瑟地从袖子里摸出一张纸,慢条斯理地说道:“臣已经为陛下备好。”

众人在不可思议的神情中,聆听了这份高考满分作文:

“……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

两年后(962),柴宗训母子移居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开宝六年(973)柴宗训病逝,享年20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柴宗训死后,周太后(小符皇后)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申请出家,号“玉清仙师”,于淳化四年(993)病逝。

柴宗训以下还有三个弟弟: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其中柴熙谨于962年病逝,柴熙让、柴熙诲则“不知其所终”,谜一般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五代十国”的故事并未完全结束,在中华大地上,仍有“十国”势力残存,遍布两浙(吴越国)、江南(南唐)、两广(南汉)、两湖(荆南、南楚残余势力)、川蜀(后蜀)、山西(北汉),河北北部地区(幽云十六州)也在大辽国的控制下。

柴荣“给我三十年,还你一个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落到了这个新兴王朝——大宋的肩上。

从正月初一接到“契丹入寇”的奏报,到正月初五改天换日,短短4天时间,被“宋粉”们鼓吹的“没有流血的兵变”——陈桥兵变——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得不说,确实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尧、舜有让贤禅位之德,夏禹、商汤、周武王有革前朝命之威……

“……予末小子,家遭不造……”

——我只是一个傻孩子,不堪大任。

“……(赵匡胤)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

——赵匡胤同志劳苦功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