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790章 耀兵太原(下)

五代十国往事 第790章 耀兵太原(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显然,柴荣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了王得中的欺骗,虽然料定契丹会发兵救援,但也心存侥幸,在太原城下聚集了数十万大军,而派去忻州、代州的前后不过两万。所以,在忻口之败后,柴荣才会迁怒于王得中,杀之泄愤。

6月1日,柴荣下诏班师。“高平之战”至此结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大将药元福对柴荣说道:“进军容易,退军难。”于是柴荣委任药元福负责断后。不出所料,刘崇趁后周退兵之际,出兵追杀,被药元福击退。可即便如此,后周仍然损失惨重,数十万来不及转运的粮草只得一把火烧掉,而丢失的武器辎重则不可胜计。

随着后周的撤军,之前归降后周州县官员全都弃城而走,北汉迅速收复故土。唯有代州据城自守。

此前,代州郑处谦降周,可很快就被部将桑珪所杀,桑珪表奏柴荣,诬陷郑处谦勾结契丹,桑珪还给柴荣送来一份大礼,纳作归顺大周的投名状,这份礼物就是北汉的枢密直学士王得中。

在高平之战中,刘崇听信司天监的话,执意逆风开团,王得中扣马泣谏,被骂退。战后,刘崇派王得中礼送耶律敌禄归国,顺便请求契丹继续出兵协防太原,得到了契丹的允诺。当王得中途径代州归国的时候,恰巧赶上桑珪兵变杀郑处谦,桑珪将其逮捕,并送给柴荣,以示归顺后周之诚意。

经过忻口之战,代州孤悬晋北,深陷契丹、北汉的重重包围之中。桑珪不敢投降北汉,也无法出逃,于是只能闭城坚守。北汉派军攻打,代州孤城无力抵抗,北汉轻而易举地收复代州。

再者,剽掠百姓是竭泽而渔,并非长久之计。于是柴荣紧急下诏,调发泽州、潞州、晋州、绛州、慈州、隰州及东昭义、河北等附近州县的民夫,转运粮草充军。据记载,当时参与运粮的民夫就有数万人之多。

太原城外有数十万后周大军,数十万人就是数十万张吃饭的嘴,一人一天吃一斤粮食的话,每天也要消耗数十万斤粮食,而且运送粮草的数万民夫自身也要消耗,运输中还会有一定比例的损耗……

由于先前战略规划的不足,而导致的后勤不堪重负,最终使得后周军队难以为继。

其次,是天时。

后周在太原城下不仅失了民心,还失了天时。当时,大雨连日,道路泥泞,不仅给后周的后勤补给造成困难,更使得城下的驻军罹患疾病,军士们苦不堪言。

话说柴荣收获了刚从契丹归来的王得中,如获至宝,给他赏赐了玉带、宝马等物,然后向他询问契丹方面的动态。

王得中只承认自己奉命送耶律敌禄归国,对北汉求援契丹一事矢口否认,坚称契丹不会南下支援。

直到忻口兵败的消息传来,柴荣才知道王得中说了谎,他不仅是送耶律敌禄回国,更是奉命搬请救兵,而且他也知道契丹很快就会发兵救援。于是便以欺君罔上之罪将王得中诛杀。

临死前,有人替王得中感到惋惜,对他说:“你明知契丹会发兵救援,却不如实相告,契丹援兵到达之日,不就是你的死期吗?”

王得中叹口气,说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我食刘氏之禄,且老母亦在太原城中,如若以实相告,周人必将重兵据险,如此,则家国两亡。我一个人苟且偷生还有什么意义?不如以我一个人的死来换取国家和家人的平安。”

最后,则是军事上的不理想。

柴荣发动了数十万大军、数万民夫,急攻太原,“旦夕之间,期于必取”,却未能如愿;忻口之败,不仅损失了大将史彦超和数千兵马辎重,更是让契丹打通了援晋生命线,大量的契丹铁骑将在接下来源源不断地涌入河东。

这才是柴荣真正忧愤的原因,是导致他接连几天吃不下饭的原因。结束了,太原之战结束了。

于是,柴荣壮士断腕,毅然决然撤退,为后周保存实力。

当柴荣下诏班师之后,后周大军出现了混乱,有人在军中散播谣言,使得军心动摇,军用物资大量丢失。所谓的丢失,就是监守自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